历史学者(邓广铭)把职官制度与目录、 年历、地理诸学并列,视为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。——《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》1994年版

  • 地图:谭其骧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
  • 年历:中国历代大事年表
  • 职官制度:《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》《宋代官制辞典》《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》
  • 目录:中国历史研究手册

史部:正史类、编年类、纪事本末类、杂史类、别史类、诏令奏议类、传记类、史钞类、载记类、时令类、地理类、职官类、政书类、目录类、史评类

  • 诏令奏议类:诏令、奏议2属

  • 传记类:圣贤、名人、总录、杂录、别录5属

  • 地理类:宫殿疏、总志、都会郡县、河渠、边防、山川、古迹、杂记、游记、外记10属

  • 职官类:官制、官箴2属

  • 政书类:通制、典礼、邦计、军政、法令、考工6属

  • 目录类:经籍、金石2属

地理

职官+政书

目录

正史部

汉书

知乎古代文人为什么努力读《左传》《汉书》等史书?现代人读《汉书》《左传》还有类似价值吗?@济时彦的回答、周天游《二十五史说略·<汉书>说略》、汪桂海《怎样读<汉书>》(刊于中华读书报“怎样读经典”专栏)、徐兴无《<汉书>研读参考书目》

  • 汉书下酒
  • 史汉对举:田余庆《秦汉魏晋史探微》、逯耀东《抑郁与超越: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》、潘铭基《<汉书>及其春秋笔法》、辛德勇《制造汉武帝》
  • 志表专研:
    • 艺文志:李零《兰台万卷》
    • 地理志:周振鹤《汉书地理志汇释》
    • 五行志
    • 沟洫志:与《史记·河渠书》《水经注》对读
    • 刑法志:与张家山汉简、睡虎地秦简和岳麓秦简对读
    • 古今人表:王利器《汉书古今人表疏证》
    • 百官公卿表:安作璋、熊铁基《秦汉官制史稿》
    • 食货志:金少英《汉书食货志集释》
    • 边疆:岑仲勉的《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》

书目

入门:陈直、冉昭德 著《汉书选》,中华书局

登堂:

  • 鲁西奇《何草不黄:<汉书>断章取义》
  • 陈直《汉书新证》(不断关注汉代文物的出土信息,关注发掘报告和相关论著图册的问世,是研究《汉书》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及途径,初学者尤应重视。)

入室:

  • 《汉书》中华书局竖排繁体本1962年版
  • 王先谦《汉书补注》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整理,上海古籍出版社

细研:

陈直《汉书新证》的基础上,再读杨树达《汉书窥管》。《窥管》一书,于训诂校勘颇有可取,并已开始注意利用文物考古资料,惜开掘深度广度不足。又吴珣的《汉书注商》也值得一读,就是方法比较陈旧,限制了他的成就。

在《补注》基础上,读清代关于《汉书》的重要考订之作,主要有以下数种:王念孙《读汉书杂志》,沈钦韩《汉书疏证》,周寿昌《汉书注校补》,钱大昭《汉书辨疑》,朱一新《汉书管见》,沈家本《汉书琐言》。王、周之作,长于音训文义。二沈、钱、朱诸氏精于考证。之所以特别推荐以上诸作,因为他们精说颇多,或未被王先谦《汉书补注》认真吸收,甚或未被利用。

清人的补表补志之作甚多,成就也大。代表性的作品多收入《二十五史补编》或《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》二书中。其中夏燮《校书八表》、梁玉绳《人表考》、杨守敬《汉书地理志补校》、姚振宗《汉书艺文志拾补》最为重要。

文献学知识

版本:

注释:

善本:

书单

吕思勉《中国通史》

钱穆《国史大纲》

旧石器时代到东周:张光直《古代中国考古学》

西周:杨宽《西周史》

春秋:童书业《春秋史》

秦汉史:吕思勉《秦汉史》

王仲荦《魏晋南北朝史》

岑仲勉《隋唐史》

樊树志《晚明史》

孟森《明清史讲义》

荣新江《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: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》

梁启超《读书指南》

刘乃和《中国历史上的纪年》

黄永年《古文献学将以》

政治史

田余庆《东晋门阀政治》

邓小南《祖宗之法:北宋前朝政治述略》

阎步克《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》

姜士彬《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》

毛汉光《中国中古社会史论》

经济史

黄仁宇《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》

思想史

余英时《东汉生死观》

余英时《士与中国文化》

葛兆光《宅兹中国:重建有关“中国”的历史论述》

社会史

吕思勉《中国社会史》

瞿同祖《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》

孔飞力《叫魂: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》

沈艾娣《梦醒子: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》

梁其姿《面对疾病: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》

李贞德、梁其姿《妇女与社会》

刘志伟《在国家与社会之间: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》

拉铁摩尔《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》

豆瓣@三清喵《国史通目》

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 作者:三清喵(来自豆瓣) 来源:https://www.douban.com/note/774908273/

基础

  • 钱穆《中国历史研究法》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
  • 梁启超《中国历史研究法》中华书局2015年版

欲之中学历史教育

  • 范文澜《中国通史简编》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
  • 翦伯赞《中国史纲要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
  • 郭沫若《中国史稿地图集》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

欲之深造

  • 朱绍侯、龚留柱《中国古代史教程》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
  • 张岂之《中国史新编:古代史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
  • 谭其骧《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》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

欲之跨界

  • 金观涛、刘青峰《兴盛与危机: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》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
  • 樊树志《国史十六讲》中华书局2006年版
  • 齐涛《中国传统政治检讨》南海出版社2012年版

史脉大观

  • 王家范先生的《中国历史通论》鼓吹“社会经济史”(三联书店,2019年版)
  • 刘泽华先生的《中国古代史》贯彻“王权支配论”(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9年版)
  • 赵毅与赵轶峰二公的《中国古代史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年版)宣扬“帝制农商说”
  • 黄仁宇先生的“中国大历史”系列论述
  • 期待林文勋先生倡导的“富民社会论”也能编出通史教材

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 作者:三清喵(来自豆瓣) 来源:https://www.douban.com/note/774908273/

众所周知,中国通史是国史研究的基础科目。无论中学教书,还是大学科研,中国通史均据首要位置。其意义之重大,先贤所言备矣。前有通史大师钱穆先生,强调以通驭专、由博返约;后如专史泰斗漆侠先生,主张只学宋史学不好宋史。然而如今潮流倾向以碎立通,通史渐呈绝学之势。因此,专拟通史书单,以供同道批判。

一、百日筑基

    中学应试教育,形同八股取士。其弊丛生,要者有四:一曰体例僵化,常与学界脱轨;二曰内容残缺,前章不搭后节;三曰逻辑机械,单线一元叙事;四曰结论固化,答题模板套路。于是,照本宣科者胜,死记硬背者强。

    方今步入本科,理当自我补救。先有四大打破:一是打破经典神圣化,敢于争鸣才能推进;二是打破学术宗派化,超越门户才能客观;三是打破思辨单元化,换位思考避免绝对;四是打破品评黑白化,一分为三避免标签。后有两点做到:一为做到自主读书,大学再无老师时刻督促;二为独立思考,大学亦无老师专门启发。总之,调整心态,计划学业。

   学史有方法,如开锁有钥匙。首推宾四老的《中国历史研究法》(九州出版社,2011年版),分别介绍其治政治、经济、思想、地理各方面的经验,可供入门。再荐梁任公的《中国历史研究法》(中华书局,2015年版),深度、广度均有,可作晋级。

二、三载结丹

    而今市面上通史种类庞杂,良莠不齐。论影响之盛,莫过高教版11本与北师大9本。可就功效而言,前者太繁太碎而后者过精过简,均非理想教材。

    若意在中学教书者,宜阅范文澜先生的《中国通史简编》(商务印书馆,2010年版)。阶级分析法阐释中国通史,自有科学之处,毋庸一律否定。况且中学教书,曾属金科玉律,故而不可不察。晋级版有翦伯赞先生主编的《中国史纲要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年版),大佬主笔,影响深远,可为考研教材。倘若配合郭沫若先生主编的《中国史稿地图集》(中国地图出版社,1996年版),效果更佳。

    若旨在考研深造者,应读朱绍侯、龚留柱师徒主编的《中国古代史教程》(河南大学出版社,2010年版)。全书提纲契领、简明扼要,兼顾学术前沿与基础知识。晋级版有张岂之先生主编的《中国史新编:古代史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3年版),专家撰稿,质量极佳,考研绰绰有余。倘若配合谭其骧先生主编的《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》(中国地图出版社,1991年版),功率更高。

    若志在跨界读研者,必览金观涛、刘青峰夫妇的《兴盛与危机: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》(法律出版社,2011年版)。金氏夫妇属于由理转文的全能天才,其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采取系统论方法,试图建构模型解释中国古史,一度震撼学界,迄今余威尚在。以此作为过渡,再看朱编教材或张编教材,无疑见效更快。樊树志先生的《国史十六讲》(中华书局,2006年版)与齐涛先生的《中国传统政治检讨》(南海出版社,2012年版),体大思精,议题关键,也可当成教案纲目。

    此外,王家范先生的《中国历史通论》鼓吹“社会经济史”(三联书店,2019年版)、刘泽华先生的《中国古代史》贯彻“王权支配论”(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9年版)、赵毅与赵轶峰二公的《中国古代史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年版)宣扬“帝制农商说”、黄仁宇先生的“中国大历史”系列论述,亦可作为博览书目。期待林文勋先生倡导的“富民社会论”也能编出通史教材。

三、三岁培婴

   民国学术既不宜过高评估,也不可过份贬薄。就中国通史而言,其学术价值绝对不容小觑。唯物史外,择其要者,有邓之诚、雷海宗、吕思勉、钱穆四家。邓氏的《中华二千年史》(东方出版社,2013年版),按代分册,史论结合。雷氏的《中国通史选读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年版),先论后史,原文摘抄。两书相比,前者议论多,后者资料多,恰可互补。吕氏的《吕著中国通史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9年版)、《白话本国史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版),与钱氏的《国史大纲》(商务印书馆,1996年版),今人以为一以整体胜、一以议论胜,甚至有人誉之为“方以智”与“圆以神”的典范。

    共和国以降,大部通史层出不穷,前有范文澜、白寿彝主编者,后如中国断代史系列、中国大通史丛书。可是上述均成书于众人之手,谋篇布局不如独撰连贯。陈致平先生的《中华通史》(贵州教育出版社,2014年版),按时间顺序先后叙述,分别记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,月余即可通读。值得一提的是,陈氏是陈垣先生的高足,琼瑶女士的父亲。

    西洋汉学,首推费正清先生。其著有《中国:传统与变迁》、《中华新史》,通俗简要,可作本科读物。他与崔瑞德主编的《剑桥中国古代史》正在陆续翻译,应是硕士必读书目。另有卜正民先生主编的《哈佛中国史》,部分弥补了剑桥史所缺的近年学术动态,总体适合本科浏览。还有许倬云先生的“国史”论述,基于全球视野探讨中国通史,可以参考。

    东洋汉学,当举内藤虎次郎先生。其著有《中国史通论》,以西洋三世说划分中国历史,“唐宋变革论”至今方兴未艾。其徒宫崎市定先生的中国史论著,继续发挥内藤假说,可作补充阅读。近年日人合编的《讲谈社:中国历史》,或可视为日本学界中国古史研究的系统总结。

四、丹器辅佐

    学术回顾部分,山根幸夫先生主编《中国史研究入门》(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0年版)、魏根深主编《中国历史研究手册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6年版),重在国际前沿。天津教育出版社的“学术研究指南丛书”与福建人民出版社的“学术研究史丛书”,重在国内动态。

    基本文献部分,推荐陈高华、陈智超等的《中国古代史史料学》(中华书局,2016年版),内容简要,便于查询。杜泽逊先生的《文献学概要》(中华书局,2008年版),可以作为晋级读物,拓宽知识领域。

    窃以为,根据自己需要,选择适当教材,是针对性阅读的基本原则。我们只有通史基础夯实,才能在某一领域取得更加精深的成绩。最后愿猫日庇佑,疫情渐消,祝大家工作顺利、学业有成!喵呜急急如律令(๑´ω`๑)